四渡赤水纪念馆

2022-11-16 来源: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

纪念馆的主体部分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旧址,大门上方遒劲有力的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,旧址为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,纪念馆将土城老街、四渡赤水第一渡口巧妙连为一体。走进纪念馆,仿佛走进那些烽火岁月。雕塑、油画、图片、文字、实物和一幕幕声、光、电等生动手段,为我们展示了或壮烈,或英勇,或振奋人心,或令人追思的历史画面。观者心潮也便在一路观看的过程中不断起伏。整个展览分为“序”“战略转移挺进赤水河”“一渡赤水摆脱被动”“二渡赤水避实就虚”“三渡赤水调敌西进”“四渡赤水跳出合围”“游击武装”7 个部分,生动再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过程。

精品馆藏

红军门板

 

国家一级文物。1935 年 1 月24 日,中央红军进入土城镇。青杠坡战斗后,中革军委决定西渡赤水河。土城百姓纷纷卸下自家门板帮助红军架设浮桥。事后当地老乡们把被炸毁的门板打捞起来,修修补补继续使用。其中,郑明福家这三扇长短不一的门板,一用就是 71 年。土城人民亲切地把这种木板称为“红军门板”。

两枚铜板

 

国家一级文物。1935 年 2 月19 日,红军途经习水县二郎坝,在小村赵姓人家借锅烧水。第二天红军战士帮赵老汉挑水时不慎打破了家中的空陶罐,战士把身上仅有的两枚铜板赔给赵老汉。赵家后人后将两枚铜板和破陶罐,一起捐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。

四渡赤水出奇兵

奔流不息的赤水河,历史上是黔北连通外界的重要通道和贵州最主要的盐运航道,但它留在历史上的最强劲回音,却是 1935 年路过贵州的中央红军在这里写下的军事奇迹。纪念馆位于赤水河畔的土城古镇,是国家一级博物馆。在水流滚滚,时光悠悠的古镇,漫步于石板小径,去探寻各种博物馆,真的是一种奇妙体验。

1935 年 1 月 19 日至 3 月 22 日,在毛泽东等人的直接指挥下,面对兵力十几倍于我之敌,红军避敌之长,击敌之短,在 3 个多月时间里 4次来回横渡赤水河,最终巧妙摆脱敌人数十万重兵堵截,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。

习水县土城镇是红军青杠坡战斗和一渡赤水的地方,这个充满灵气的古镇就在赤水河边,镇内留下不少红军遗迹,四渡赤水纪念馆就建于此。除了主馆,镇上还有位于土城镇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、红军医院纪念馆、红九军团陈列馆以及毛泽东、周恩来住居、朱德住居、红军总司令部驻地、红军总参谋部驻地、土城老街红军驻地、青杠坡战斗遗址、女红军街、土城渡口纪念碑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红色遗迹。不过人们说起四渡赤水纪念馆,一般指矗立于古镇内的主馆。有意思的是,纪念馆两层,入口位于上层,在公路边,外观为黔北民居风格。出口处却在下层且位于另一侧,出门便是古镇主街。一进一出,颇有穿越时空的错觉,再加上参观过程中受到的震撼,观感非同寻常。

纪念馆展览分为“序”、“战略转移挺进赤水河”、“一渡赤水摆脱被动”、“二渡赤水避实就虚”、“三渡赤水调敌西进”、“四渡赤水跳出合围”、“游击武装”七个部分,生动再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过程。纪念馆旁还有红军植下的银杏树一对,每年秋季雌株都果实累累,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。

地址电话

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红军街

0851-22661958

9:00-17:00(16:30 停止入馆)

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

周边景点

土城古镇: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除了红色遗迹外,这里还有许多古迹,文化遗产非常丰富。码头文化、商埠文化、十八帮文化、航运文化余韵流芳。

赤水河谷骑行系统:全长 160 公里,从仁怀市茅台镇起,途经土城,终止于赤水大桥。这是一条沿着赤水河谷专为自行车骑行者提供的红色塑胶道路。全线共有大型驿站 12 个,累计休息区 26 处。